41岁的关先生终于告别了陪伴他20多年的眼镜近视镜。近日,他在佛山爱尔眼科通过全光塑个性化近视矫正,成功实现双眼视力1.0的清晰视界,近视、散光和老花问题一并解决。
从犹豫到行动:朋友经历点燃摘镜热情
作为资深“眼镜族”,关先生坦言生活因眼镜处处受限:运动不便、镜片起雾、找眼镜成日常……虽有摘镜的念头,但由于术后效果和安全性考虑迟迟不行动近视镜。直到去年,一位好友在佛山爱尔眼科成功完成近视,术后效果极佳,让他蠢蠢欲动于是,关先生果断预约了同一位专家——佛山爱尔眼科屈光科专科霍敏灼主任。
详细术前检查发现复杂问题:525度近视+老花如何破局近视镜?
经过佛山爱尔眼科总院二十余项,高于行业标准11项严谨的术前检查,关先生的眼部情况浮出水面:双眼近视525度、散光75度,还有75度老花近视镜。这一结果让他一度心凉:“近视加老花,是不是没机会了?”霍敏灼主任却给出了新答案——全光塑老花设计矫正方案。
全光塑技术突破传统:像差与地形图双效合一
“老花设计思路为近视朋友进行双眼单视的设计,即一只眼睛(主视眼)进行视力的足矫,用来看远;非主视眼主要用来看近,如果需要也可以保留一定的近视度数;这样在保持远视力的同时提升近视力,使得看近更加舒适近视镜。”霍敏灼主任解释,之所以全光塑能更全面处理这种复杂的情况,在于该技术突破性地将眼球视为整体,全光塑将眼球作为一个整体,融合像差引导与地形图引导的双重优势,通过超广角光学区扫描和318万级数据点分析,为每位患者构建“眼球全息模型”,精准矫正近视、散光的同时,优化远中近全程视力,尤其适合40岁以上存在老花倾向的复杂屈光不正人群。
术后一周视力1.0:生活焕新体验
完成得非常顺利,一周后复查,关先生双眼视力稳定在1.0近视镜。“现在看手机、开车、陪孩子打球都特别清楚!再也不需要两副眼镜来解决看近看远的问题了!”他兴奋地分享,“早上起来下意识摸眼镜,猛然想起我已经不需要再戴了。”谈及效果,关先生笑意难掩。
专家提醒:40+摘镜需更精细的个性化方案
霍敏灼主任强调,40岁以上人群摘镜需兼顾年龄相关的视觉变化,不仅要矫正现有度数,更需结合患者职业需求、用眼习惯,预判未来眼部变化趋势,确保远、中、近全程清晰近视镜。”全光塑技术的优势在于“全眼定制”,目前,该技术已帮助数千例复杂屈光患者重获清晰视界。
什么是“全光塑”近视镜?
全光塑是一种全新的个性化屈光方式,其秘诀就在于“全”和“光”近视镜。全眼光学数据:通过术前的测量,对每位患者眼球的结构、深度、晶体位置、眼轴长度等全眼数据进行全方位的采集,然后通过独有的算法可以生成患者眼睛的3D虚拟模型,让医生能够更全面地把控患者眼球的具体情况。借助光线的光迹追踪技术的计算,个性化定制每个患者的治疗方案。
展开
光迹追踪技术:能够在前就通过光线在眼球内优化出切削轮廓,大大提高了诊断和规划的效率,并为每只眼睛提供更精密的个性化解决方案近视镜。
可以说,传统的技术更多的是完成角膜表面的检查和矫正,而全光塑则引入了“全眼”的概念,实行更全面的矫正考虑,为患者的术后安全、术后恢复和术后视力提供更多保障近视镜。
“全光塑”的优势
首先,全光塑技术采用的多维度、多个信息点的数据采集,形成真实的3D全眼模型近视镜。这个模型不仅考虑角膜地形图或波前像差,还包括角膜厚度、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和眼轴长度等信息。这使得全光塑能够综合考虑全眼光学,进行全眼的个性化定制方案。这种详细的建模能够提供更为精准的激光切削方案,而不仅仅是像传统那样仅基于二维角膜信息数据。
其次,全光塑技术引入的光迹追踪(Ray-Tracing)技术,通过模拟射入眼内的光线路径,更精确地计算角膜的切削形态近视镜。光迹追踪技术能够模拟光线,穿过角膜、前房、晶状体和眼轴路径,形成个性化和更精准的角膜切削模型,引导。这一技术的应用,不仅能有效提高的精确性和安全性,还能更多地减少术后高阶像差尤其是球差,为术后视觉质量提供更多保障。
最后,全光塑引入了智能迭代算法,通过多次迭代计算优化角膜的切削形态近视镜。这种智能迭代算法能够根据每个患者的独特眼球模型进行个性化定制,减少了术后高阶像差,特别是球差。
全光塑技术的出现,为个性化屈光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近视镜。它通过智能算法和先进的光学技术,为每位患者提供量身定制的方案。
“全光塑”适用人群
“全光塑”可矫正1100度以下近视、450度以下散光,由于其全眼定制的特点,数据精准度更高近视镜。因此对夜间视力要求高,或是有精细工作需求的人群,比如教师、医生、雕刻师、绘画师等,“全光塑”提供了新的选择。